上仙的個人空間

信息量4880

冬至大如年,什么才是正確的進補方式?2017/12/23 10:00:33

出品:科普中國
制作:生生不息團隊
監(jiān)制: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
《中國天文年歷》顯示,北京時間12月22日零時28分,迎來“冬至”節(jié)氣。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。

冬至(圖片來自網絡)
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(jié)氣,二十四節(jié)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,那它的由來從何說起?
在我國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一說,還有“冬令進補”的習俗。那么,在實際生活中,冬天進補到底該注意些什么?
二十四節(jié)氣是怎么來的? 它產生于古人生息的黃河流域,是傳統(tǒng)農業(yè)社會的產物。二十四節(jié)氣早在漢代即已完備定型,但它的雛形可以遠推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。
從最初的一年春秋兩分法到春夏秋冬四時,再到四立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和立冬)、二分(春分和秋分)和二至(夏至和冬至)的八節(jié),然后才確定下沿襲至今的二十四節(jié)氣。
后來,人們又將每個節(jié)氣分出三個候,推演出七十二候。二十四節(jié)氣及與之相關的諺語、歌謠等知識,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(yè)生產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照意義。
我們知道,地球每年繞著太陽公轉一圈,但人們卻以自己所在的地球為參照,假設是太陽運行一周,稱之為太陽的“視運行”,并稱太陽視運行軌道為黃道。
黃道與赤道平面相交于春分點和秋分點,以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時的春分為零度起點,太陽每運行15°所經歷的時日為一個節(jié)氣,二十四節(jié)氣即具體指太陽在黃道上的24個位置點。

二十四節(jié)氣(圖片來自網絡)
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一天。冬至后白晝時間日漸增長,但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(xù)下降。氣象資料顯示,每年冬至后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潮出現(xiàn),造成驟然降溫。而且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1月是最冷的月份,故民間有“冬至不過不冷”之說。

每逢冬季,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,意思是說只有這樣,在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嚴寒的侵襲。到底如何正確進補呢?
睡覺是最好的進補 “冬令進補,開春打虎”,幾乎是每個進補的人熟知的“名言”。對于中國人來說,“冬令進補”,差不多就像是“人餓了需要吃飯”一樣的公理。
春生、夏長、秋斂、冬藏。其中冬藏,意為藏于養(yǎng)精蓄銳,藏于休養(yǎng)生息。所以進補的第一要招,先補覺。

補覺(圖片來自網絡)
古語曰:“起居有常,養(yǎng)其神也,不妄勞作,養(yǎng)其精也!本褪遣灰硭、不要熬夜!皶r長保證”是優(yōu)質睡眠的一個必要條件。因此,在冬季,適度的慵懶,偶爾睡個“回籠覺”,都是冬藏之時順應身體呼喚的養(yǎng)生之道。
同時,中國有一句老話,“民以食為天”,美食、美味、補益等概念浸淫在我們的文化當中:我們剛剛“秋貼秋膘”,而后又“冬再補膘”,這樣不停地“補”下去,“只能是一胖毀所有,三斤之后又三斤。因此,在不會餓著的好光景的當下,‘補’的精髓,還是要量‘出’為‘入’更合理”。
“出”也是補 吃得痛快的前提是出得順暢,“出”也是補,就是要保證大便通暢。
冬季干燥缺水,蝸居不動,同時又好補多食,這都是便秘的誘因。因此,多喝水,“可以用嘴唇干不干作為是否缺水的一個標志物”,抹唇膏不是關鍵,喝足水才是重點!吧倭慷啻物嬎鹊臅r候不要一飲而盡,慢慢喝,小口喝,不著急!
冬季室外寒冷,則阻擋了我們走向室外的腳步,因而,戶外運動減少。但是,室內運動不能少,這對于防治便秘很重要。在冬季,人們可選擇在室內做一些便于進行的簡單腰腹部運動,比如舞蹈、仰臥起坐等運動。另外,“肚宜常摩”,記起來的時候、閑起來的時候,多做做腹部按mo,這樣可以加速腸道蠕動,以防治便秘。
飲食均衡才是“補” 什么才是正確的進補方式呢?吃得適度,吃得均衡,才是“補”。

膳食均衡(圖片來自網絡)
首先,不要迷信“大補膏”。冬令補膏,性價比不高,不必迷信,不管廣告吹得多么天花亂墜,哪怕是祖?zhèn)髅胤揭埠,都當它是“大力丸”就好,不必當真?br /> 其次,yao補不如食補。對于普通人群,食物就是最好的yao物,沒有必要追風吃yao,補yao也是yao,沒必要。只要膳食均衡,就是補。
總之,冬令進補,睡補第一,睡個小小的懶覺是養(yǎng)生之道;水補不能少;動(運動)補不能缺;食補就是多食蔬菜水果,均衡膳食,這樣,吃得香還不胖。

“科普中國”是中國科協(xié)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。
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(chuàng)作出品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網站地圖 - 手機版 - 留言反饋
個人空間相關信息由系統(tǒng)索引庫每60分鐘定時更新同步,非實時數據顯示